近年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紧紧抓住校(院)科教融合的有利契机,在校(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将医院发展目标融入校(院)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愿景,充分利用校(院)在方向引领、政策指导、医教研融合等各方面给予的支持支撑,把科研创新作为促进医院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助推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在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平台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制定和修订各项科研管理办法,规范科研管理流程
新制定管理办法,针对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临床研究和横向课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结合国内科研诚信现状,医院制定了科研失信行为认定与处理办法、科技论文投稿管理规定,加强对科技论文的审核把关,从源头杜绝科技论文科研失信行为。
对已有的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进行补充修订,取消管理办法中唯论文、唯影响因子的奖励方式,制定更加科学、细化的科研产出绩效评分奖励方法;加大发明专利转化评估份额,进一步刺激发明专利转化。
受益于科教融合专项资金,“学术提升计划”进展顺利
自学术提升计划实施以来,2019年至2021年,医院获得连续支持项目6个,人才项目2个,平台建设项目1个,获资助经费超过1亿元。购置的超百万设备有13台,大大提升了科研平台的水平,同时为学术提升计划团队开展研究、产出科研成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王一兵团队研发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医疗大数据单病种云平台已正式运行,与高密市市立医院等多家医院签订协议,加强医联体合作。胡三元团队第一代DOSR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调试及控制实验已经完成,取得2项软件著作权,申报4项发明专利。闫素华、段瑞生、刘炬、王月兰团队也分别在各自专业领域有所突破,代表性论文不断涌现,比如刘炬团队在影响因子为14.467的《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发表微血管研究最新成果。
为规范医院学术提升计划科教融合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医院还研究制定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学术提升计划经费预算执行管理办法》。
科研项目、成果、奖励均有大幅提升
自依托校(院)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后,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创新高,2020年获资助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获资助总经费1045.2万元。其中,面上项目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立项数量在省内医院中位居第四位,首次进入全国综合性医院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百强。荣获学校颁发的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突出贡献奖和目标任务奖。2021年获资助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其中,面上项目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2项。
2021年举办首届春季高峰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学术交流,帮助医院研究人员拓宽思路,提升学术能力。同时为鼓励具有潜力的项目负责人提前开展项目研究工作,积累研究基础,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基金”。2020年,培育基金共资助科研项目56项,资助经费达442万元。
2020年全院发表SCI收录论文365篇,比2019年增长159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分的有21篇。2019年和2020年作为第一主编出版著作8部,授权专利78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成果转化实现零的突破,已转化软件著作权2项。
为做好奖项申报工作,医院提前谋划,根据奖项申报条件遴选申报人员,从成果申报到答辩环节,做好形式审查、邀请专家辅导、组织答辩演练,提升奖项的申报质量。2019年和2020年共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山东医学科技奖2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7项;教育厅高校科学技术奖7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PI实验室和样本库建设助力科研平台发展
购置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全球新一代全景动态uEXPLORER探索者PET-CT、3D超分辨显微镜、超分辨单分子动力分析仪等。2020年完成PI实验室设计、装修、分配等工作,为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保障,更好地发挥医学研究中心的引领作用。样本库完成了场地建设、验收工作,配备了样本处理及存储的核心设备,开发完成样本库信息管理系统,今年6月份完成了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评审答辩,7月14日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可以合法开展申报范围内的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业务。
积极推进临床研究工作
克服疫情影响,医院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坚持每月举办一次科研培训,主讲人员均为国内外知名学者,所讲内容综合临床科研群中人员所提需求,针对本院科研人员关注内容进行重点培训。建立临床科研群,及时共享各类信息,助力医院临床资料的整理和发表。对临床研究项目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将项目的学术审查和伦理审查分开。同时,明确了科研伦理项目审查的时间和要求,随着临床研究项目的增多,增加了伦理审查会的频次。